时间让我恍惚,空间让我迷离,在困顿中读完《追风筝的人》,似乎忘了时间在走。我甚至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,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肢体麻木,抚摸脸庞没有任何感觉就想蒙着一层塑料一样,大脑很清醒,却不知道疼痛。
我想这肯定和《追风筝的人》有关,是现实让我变得麻木,还是书让我有所感触?这是一本难于剥离现实的书,也是难让人麻木的书。在读书过程中,我一度觉得我不是在看小说,而是看一本纪实文学,因为书描绘的情景是那样的真实。我一直觉得作者就是阿米尔,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。直到看完书,我才突然发现,不,原来我错了,这不是真实的,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。但是我又觉得,这就是真实的阿富汗,国家动乱,民不聊生。 可以说我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,情绪起伏很大,时而欢笑,时而痛苦,时而欣慰,时而愤怒,有时轻松愉快,有时又异常的压抑,有时酣畅淋漓,有时又怒火中烧。在带动读者情绪方面,作者绝对是非常成功的。
其实我更想说一说书中的内容,全书看来基本是这样的:阿米尔的怯弱,哈桑的英勇、纯朴,阿米尔老爷的善良与愧疚,阿里的忠诚,拉辛汗的睿智,阿塞夫的凶残,索拉博的无助,索拉雅的善良与叛逆等等人物性格交织在一起。时间跨度超过四分之一世纪,阿富汗由盛到衰,战争对人民的摧残,移民美国的无奈与艰辛,还有心灵上的救赎都展现地淋漓尽致。
这本书不是单纯的对童年时间的追忆,也不是简单的对灵魂的救赎,而是亲情与友情,隐忍与宣泄,忠诚与背叛,理想与现实,美好与残酷的多重情感的交织。年轻的时候难免会犯错,有的错误只能埋在心底,这时候内心往往充满自责,懊恼,惭愧,曾经对别人的漠视或者伤害或许要用一生去救赎,这是阿米尔告诉我的。我现在很庆幸,至现在,人生的路一走过一半,还没有做了需要进行救赎的事,在未来路上风雨兼程,我会秉承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,不做违背良心的事。
因为 “生活总会继续”。